媒體聚集
媒體聚集
手術現場
婁底新新網訊 5月21日,婁星區人民醫院、婦幼保健院骨科主任張勇帶領骨科精英團隊成功為漣源白馬鎮76歲高齡老人實施右側髖關節置換手術,術后,老人各項生命體征正常。這是該院成立骨科以來實施的首例高難度髖關節置換手術,標志著醫院骨科技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。
2016年5月18日,漣源白馬鎮76歲高齡的王老太太(化名)不小心在家中摔倒,右側肢體首先著地,感覺右髖關節劇烈疼痛,而且基本不能自己活動了,老人的子女立即將她送到婁底一家醫院,確診為右股骨頸骨折,需住院手術治療。經多方比較,老人的家屬向婁星區人民醫院、婦幼保健院骨科主任、副主任醫師張勇求助要求入院治療。
5月18日下午,老人住進醫院后,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,考慮到老人已是76歲高齡,身體機能差、恢復慢等多方面因素,張勇決定邀請外科、婦科、內科、手術室等多科室一起認真仔細的討論病情。隨后為老人制定了詳細周密的手術方案及風險防范預案。
5月21日上午8點30分,老人由醫護人員護送進入手術室,在醫院骨科團隊、麻醉科團隊及手術室護理團隊密切配合下,歷經4小時的努力,醫院成功為老人實施右側髖關節置換手術。
張勇介紹,以如此高齡接受髖關節置換的手術在過去很難開展,高齡老人除了身體機能差、恢復慢,麻醉等因素外還有社會觀念的問題。很多人都認為高齡老人不能動刀要采取保守治療,所以以往接受這類手術的七十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并不多見。張勇拿出老人的髖部ct圖展示道,“由于老人的髖部骨骼斷裂了,我們拿一截鈦合金的人造髖部關節予以替換,使老人恢復了行走能力。”
張勇表示,近兩三年來,隨著相關醫學技術已發展成熟,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的高齡老人越來越多。如果高齡老人骨折不治療,如長期臥床,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,如泌尿性感染、褥瘡、肺炎等等,而通過髖關節置換手術讓老人恢復行走能力,可以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對健康也十分有利。同時,他提醒,高齡老人因生理原因骨質疏松,跌倒后極易骨折,因此平時要多加注意,家人也要加強看護。
目前成功開展的這例骨科手術,是婁星區人民醫院、婦幼保健院成功獨立實施首例骨科手術,填補了婁星區骨科手術的空白,且必將進一步帶動醫院專科建設的快速發展,更為該區患者帶來了福音。(通訊員 劉嘉)
婁星區人民醫院(婁星區婦幼保健院)
官方微信
婁星區人民醫院(婁星區婦幼保健院)
官方微博
婁星區人民醫院(訂閱號)
婁星區人民醫院(服務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