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5日凌晨0點27分,值班電話響起,婁星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調度,要到雙江鄉接一位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觸者。迅速通知醫師,穿好防護服、隔離服,戴好口罩、護目鏡等,他們在10分鐘內出發了。為節省時間,和轉診方核實地址、聯系網格負責人、詢問病情等工作,全在路上進行。
自新冠肺炎發生以來,這樣的“劇情”每天都要上演幾十次,婁星區人民醫院6臺救護車,每天幾乎不間斷奔跑在全區各條疫情防控戰線,救護車司機24小時緊踩油門,為的只是快點、快點、再快點.....
他們是使命必達的急先鋒
雷飄是司機班中唯一的90后,卻是一名真正的老司機,這位年輕的小伙子吃得苦,霸得蠻,只要接到出車的命令,便是一刻也不能緩,立即整裝出發,自1月24日開始,他全程參與接轉診工作,接轉診疑似病例60余例,確診病例2例,對疫情的防控工作起到了有效的作用。
一天早上五點多接到任務出診任務,凌晨一點才入睡的他立馬從被窩里彈起來,此刻對他來說,時間就是生命,來不及洗臉刷牙,更別說吃早餐,這天的工作任務非常重要,不停的接診、轉診,路上一刻也不得停歇,連軸轉的工作一直到下午四點他才吃上屬于他的第一口“早餐”,一路上沒喝水、沒上廁所,肚子已經忘記了什么是“餓”,吃完“早餐”,接著又是馬不停蹄的工作,直到晚上十一點,才吃上屬于他的“中餐”。
雷飄說:“只要哪里有需要,我就服務到哪里,國家需要、人民需要,就是我輩青年的職責。”
雷飄出診
他們是守護星城的擺渡人
“難道我是上了年紀缺鈣嗎?這些天晚上小腿竟然有點抽筋了……”司機班朱國平開玩笑的說著,他是司機班中年紀最大,來院時間最短的一個,面對高強度、高風險的工作,他沒有退縮,沒有特殊,對每一項工作的安排,都是立馬回復“好的”,從不推諉回避。
有天晚上朱國平凌晨從水洞底接一位疑似病人來醫院,路上起大霧,能見度不過五米,他心里慌了,確保車上人員的安全對一位司機來說永遠是第一位的,于是朱國平靜下心來,看著路上的地標線,慢慢的將車“挪”回醫院,病人下車的那一刻,他長吁了一口氣。
疫情期間,他們沒有休息,隨時有命令隨時出發,披星戴月的工作已經是他們的一種常態,一天下來,雙腳不停的踩離合、踩剎車、加油門,有時偶爾放松一下,感覺雙腳有些發抖,朱國平說:“晚上睡覺之前用熱水泡一泡雙腳,真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”。
朱國平出診
他們是默默奉獻的幕后者
羅星,是司機班的班長,一個默默無聞的幕后奉獻者,承擔著醫院后勤保障、人員通勤、臨床用車、健康快車下基層等的全員調度工作,他總是有著接打不完的電話,有著太多的工作需要安排,有著太多的事情要協調,腦袋里有數不清的事情要記住,同志們沒回來,他不敢睡覺,也睡不著,同志們沒吃飯,他再晚也要解決,疫情期間同志們的家屬所需的基本物資,他需全力保障,物資消耗要補缺,醫護的需求也要保障……永遠有處理不完的事情等著他,這讓他時刻緊繃神經,不敢松懈,有時一天最多可以接到260個電話,高強度的工作運轉,讓他沒有睡過一個整覺,吃過一頓按時的飯。
當筆者采訪到他時,他說:“你們不要寫我,我是一名黨員,國家和人民有難,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,我們司機班的其他人員比我更辛苦,他們每一個人都用實際行動在這場戰役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。”
羅星親筆
劉海燕用真誠的微笑與貼心的服務換來司機班里第一帥
司機班肖輔軍,工作穩重可靠,還有一手好廚藝,每天除了完成工作任務外,還負責烹飪飯菜,讓沒有回家的司機們有了家庭般的溫暖。